当前位置:简报

吉林现代农业简报(第28期)

时间:2018-05-08 来源: 字体显示:

  编者按: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暨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后,延边州立即行动,紧紧围绕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目标,制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现刊发吉林日报关于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报道并摘发延边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以供学习参考。

  狠抓工作落实 推进乡村振兴

  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召开

  (吉林日报2018年4月9日讯)今天,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暨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召开。省委副书记高广滨出席会议并讲话,副省长李悦主持会议。

  高广滨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各地、各部门必须紧抓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要紧紧围绕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目标,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抓好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推进农业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要大力实施“三乡工程”,推动优秀人才、优质资源进一步向乡村集聚,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要把生态环境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抓好农村生态保护和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加快打造美丽乡村。要着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向深度贫困地区和深度贫困人口聚焦发力,促进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要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切实强化乡村振兴的制度供给。要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培育文明乡风,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要抓好备春耕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努力为全年农业生产打下良好基础。

  延边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抓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延边州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工作落实,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如下。

  一、乡村现代产业振兴行动

  (一)大力提升主导产业。 提高人参产业的现代化水平,从伐林栽参到农田、林下发展。2018年,农田栽参面积达到1100公顷,林下参面积达到1.9万公顷,人参综合产值达到50亿元;到2020年,农田栽参和林下参面积分别达到1700公顷、2万公顷以上,综合产值60亿元以上。推动食用菌产业多元化、周年化生产,加快基料更替步伐。以汪清黑木耳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扶持食用菌产业品牌化、精品化发展。2018年,食用菌产业产值突破55亿元,到2020年达到65亿元以上。 实施延边大米品牌战略,推动延边大米出精品、出名品。2018年,“三品”水稻面积达到70%以上,到2020年达到80%以上。发展延边特色养殖业。支持龙头企业自建联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开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力争到2020年,打造一批综合实力和带动功能较强的特色畜牧业集群。

  (二)积极培育新产业。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和养殖业、森林康养业等生态产业。到2020年,林下经济实现产值23.5亿元。稳步推进油用牡丹、黑果花楸等产业发展,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

  (三)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扎实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丰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构建利益联结产业链,使三产融合成为拉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二、乡村特色旅游振兴行动

  (四)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利用农村文化习俗、田园风光及产业基地,发展精品民宿和农业园区观光、创意农业示范、乡土美食品鉴、农业科普教育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重点抓好环延吉乡村旅游、图们江边境文化风貌、海兰江民俗风情、明长公路山水风景、雁鸣湖养生休闲、平岗绿洲田园风光、汪清抗联红色旅游等精品线路建设。

  (五)打造农业文化旅游平台。保护传承中国朝鲜族历史和农耕文化,打造一批民俗文化传承展示基地,命名一批朝鲜族民俗村和传统民居,规范建设一批特色村,推出一批传统民俗礼仪、庆典和传统民族体育展示活动,开发一批延边特色民族食品,打造一批地域特色节庆品牌,建设一批红色教育基地。

  (六)开展示范创建活动。推进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争创工作,扶持引导农业企业、休闲旅游合作社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到2020年,力争8个县(市)全部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达到8个以上,打造50个以上民俗文化旅游示范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达到25家以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规模年均增长15%以上。

  三、乡村生态文明振兴行动

  (七)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2018年,测土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87%,农膜回收率达到75%;大力推进粮改饲,增加青贮饲料种植面积。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农(兽)药使用量负增长。到2020年,测土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农膜回收率达到85%;主要农作物肥料和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

  (八)加快秸秆、废弃菌袋综合利用。深入实施秸秆禁烧制度,推进以玉米秸秆为重点的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利用和废弃菌袋燃料化、肥料化利用。2018年,秸秆、废弃菌袋综合利用率达到75%。到2020年,秸秆、废弃菌袋综合利用率达到85%。

  (九)统筹农村生态治理。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整治。2018年,实施耕地轮作150万亩,深松深耕整地50万亩。到2020年,耕地轮作、深松深耕制度基本建立。农业水资源消耗实现总量和强度双控;河长制全面落实,图们江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及布尔哈通河、珲春河等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亚光湖、秋梨沟、敬信、雁鸣湖等湿地保护和修复试点扎实推进,初步建立湿地保护和补偿机制。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农村转移态势得到全面遏制。

  四、乡村人居环境振兴行动

  (十)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到2020年,9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农村基本实现污水有效治理;完成农村家庭改厕任务,城镇公共场所、集贸市场、乡镇所在地、旅游景区、公路沿线加油站等场所清洁型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90%;创建省级美丽宜居行政村30个,美丽庭院、干净人家3万户。

  五、乡村基础设施振兴行动

  (十一)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发展,加快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2018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到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56.1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万亩、节水灌溉面积36万亩。

  (十二)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基本完成现有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农村公路危桥改造,新改建农村公路500公里,自然屯通硬化路率达到95%。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8%,水质达标率整体有较大提高,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15%,居民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9.45%。农村家庭宽带用户实现20Mbps以上的接入服务。

  六、乡村社会事业振兴行动

  (十三)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改善城乡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强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加快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残疾人康复和供养托养设施建设,开展边境县(市)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健全留守和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关爱服务机制。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合理设置村级卫生室和配置乡村医生。2018年,新建农村福利中心5个,农村薄弱学校全面消除,人口规模8000至10000的乡镇至少办好一所公办幼儿园。到2020年,村卫生室标准化率达到100%,原则上每村卫生室配备1名乡村医生,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农村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0%,每个县(市)办好一所县级职教中心(职业学校)。基层老年协会覆盖率和规范化率达到98%以上。边境一线乡镇驻村代办活动常态化开展。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到2020年健全医保基金调剂平衡机制,逐步落实医保省级统筹,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稳定在75%左右。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逐步提高,低保对象认定办法更加规范,农村低保标准不低于国家扶贫标准。

  (十四)繁荣兴盛农村文化。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到2020年,50%以上的村镇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镇标准。推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农村基层文化队伍,组织创作“三贴近”文艺作品,开展“三下乡”等活动。到2020年,80%以上的乡镇综合文化站达到部颁三级站以上评估标准,农村文化健身广场、村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村村建有业余特色文化活动团队。

  七、乡村脱贫攻坚振兴行动

  (十五)实施精准脱贫。统筹抓好脱贫攻坚产业扶贫项目和民生工程建设,确保每个贫困户有一个以上稳定增收渠道,每个贫困村有一个以上扶贫产业支撑。强化监督问责,集中力量解决脱贫领域突出作风问题。2018年,实现贫困人口脱贫12859人,贫困村退出131个,龙井、和龙、图们三个贫困县(市)摘帽。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县全部摘帽。

  (十六)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加强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基地、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园建设。到2020年,创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20个,创建就业示范行政村50个。

  八、乡村科技人才振兴行动

  (十七)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加强新品种培育研发和特色动植物驯化栽培;推进物联网农业示范项目和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到2020年,延边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农业卫星数据云平台全覆盖,农村信息服务站覆盖85%以上的行政村,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70%。

  (十八)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健全种业等领域科研人员分配政策。鼓励引导各类优秀人才向艰苦边远贫困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致富带头人2000人次。

  九、乡村改革创新振兴行动

  (十九)巩固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强化农产品初加工项目和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建设用地政策支持。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适度放活农民房屋使用权。稳步推进国有林区、国有林场、农垦企业、供销体制改革工作。

  (二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逐步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2018年,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到2020年,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

  (二十一)推进农村“册外地”规范化管理。按照国有林地“册外地”、村(组)集体林地“册外地”、村集体所有非林地“册外地”三种类型,对农村“册外地”进行分类处置。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册外地”公平、合理、高效、规范使用管理。

  (二十二)加强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建设。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到2020年,家庭农场、合作社数量分别达到5000、6500家以上,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比重达到50%以上,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比重达到65%以上。

  (二十三)强化金融支农力度。探索建立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两权”抵押、流转、评估的专业化服务机制。开展人参、食用菌、黄牛等种养殖特色农业保险。加强农村信用建设,2018年,完成涉农信用信息征集。到2020年,信用评级成为金融机构开展信贷授信的主要参考指标。

  十、乡村基层组织振兴行动

  (二十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贯彻“党建+”理念,加强基层基础保障,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整治涉农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到2020年,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村级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稳步增长,贫困村退出后村党组织至少提高一个星级等次。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主体、新领域党建工作深度推进,农村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面覆盖。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通过集体自办、招商引资、能人领办、入股联营等形式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以村集体股份的形式投入到经营状况比较稳定的合作社、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增加集体收益。到2020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00%。

  (二十五)加强“三治合一”。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完善农村法治服务,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广泛开展群众性评选活动。到2020年,农村社区建设覆盖率达到100%,村屯普遍建立网上服务站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机制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面建立。

  (二十六)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依法加大对邪教活动、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渗透活动打击力度,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持续开展农村安全隐患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责任编辑:丁晓云[打 印][关闭窗口]
主办:吉林省农业委员会
承办:吉林省农村经济信息中心